今年 Podcast 產業才逐漸在主流市場打開知名度,無論是素人、 KOL 、企業主都在觀望是否要投入發展;但其實, Podcast 去年仍被大眾認為只是網路廣播,有 Youtube 的前車之鑑,難免會擔心 Podcast 是否如同 Youtube 一樣迅速變飽和?但 Firstory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于子軒告訴我們:「 Podcast 只是一個正要起飛的新興平台!」
Firstory 是台灣知名的 Podcast Hosting 平台,在去年開始投入經營自己的 Podcast頻道 ,透過于子軒的分享,帶領我們了解從台灣 Podcast 大爆發的現況與問題,以及將面對的未來挑戰。
【看完整分享內容:2020知識變現年會-內容經濟的獲利新機,重播票熱賣中!】
于子軒根據 Firstory 他們這一年所觀察,因應不同類型的 Podcaster 到 Podcast 這個平台上會發生的問題。
不像 KOL 具備既有的知名度,最好方式是先衝流量,並找出聽眾聽自己節目的理由,同時給予聽眾分享自己節目給朋友的理由,必須很清楚節目定位與受眾。
已有名氣的 KOL 不代表在 Podcast 也能吸引到他的受眾,若同時有經營 Youtube 等頻道,則要精算 Podcast 對自身的效益。
相較於其他媒體, Podcast 是一個更低成本的行銷管道,且不受制於演算法,但不要期待短時間站上流量高峰,就能立即變現,距離業績暴漲的目標還有一哩路要走。
Youtube 運作模式套用在 Podcast 是完全行不通的!包含以下兩個原因。
在 Youtube 上傳影片, Youtube 會自動將此影片推薦給觀眾看;但在 Podcast 上卻不是這樣的運作模式。
Podcast 是運用 RSS 這個目錄,可以把「所有內容」都做成「一個目錄」,透過這個目錄分享到所有的播放器。即便如此,各家平台都有自己計算數據的方式,因此會造成數據計算的不一致。
由於無法像 Youtube 可以即時和粉絲互動,再加上即使追蹤人數增加,卻無法得知有哪些受眾,導致 Podcast 的創作者會與受眾較為疏遠,只能透過 Instagram 或是 Dcard ,來增加與粉絲互動的機會。
知識跟內容是一體兩面的事情,若只在乎流量,而產出沒有品質的內容,那就很容易被聽眾淘汰;相反的,有優質的內容,卻不懂得累積自己的流量,容易被後者居上。等到內容和流量都穩定下來,最後才論及流量變現。
Podcast 的「人設」為最重要的環節,要有強烈的個人特質,接著,更新的「頻率」、「聊天形式」與「內容長度」,則需要先知道自己內容屬於什麼類型,想讓自己的頻道更有特色,也可以加上有辨識度的開場音效或開場白。
若創作者只專注在內容上,就很容易掉出兩百名之外,不易被聽眾找到,便進入流量低的惡性循環中,因此必須透過其他渠道的行銷讓流量增加,例如 Dcard 、 Instagram等等容易吸引年輕人目光的平台。
在 Dcard 上爭取獨特曝光板位或製造年輕人討論的話題,便容易吸引新的聽眾; Instagram 則是追蹤一個新的 Podcast 帳號,便會自動推薦更多其他的 Podcast 節目,同時更是與粉絲互動的橋樑。開通了流量入口,也需了解不同 Podcast 平台的數據計算規則,最低目標是排名維持在前 200 名。
內容穩定之後,才能談論 Podcast 的內容變現。
1 . 廣告
先以近十集收聽次數乘 0.3 到 0.8。一開始會覺得好像沒什麼感覺,是因為流量並沒有完整經營好,一旦站上流量高峰,就會有明顯差異。
2 . 行銷工具
在 Podcast 上宣傳自己的課程和產品,例如在節目提到:「可以來買我們的產品」或是「可以來實體上我的課」對聽眾宣傳。除此之外,因 Podcast 與聽眾的關係形同朋友,以「朋友」身分去推薦產品,也較容易被聽眾所接受。
3 . 贊助與聽眾建立一定深度的友誼後,才推得動「請咖啡」的贊助方式;另外也可以採取「固定買單」,讓這群聽眾享有格外的待遇。
在美國有 Patreon 提供創作者進行群眾募資的平台,這群創作者為贊助他們的出資者額外錄製一些特別的內容;在台灣較少人使用這樣的模式經營,但這確實是有市場且可以期待的發展模式。于子軒形容 Firstory 如軍火供應商,可以提供任何想進入 Podcast 的人相關服務或解決疑問。 TeSA 之後也會有經營 Podcast 的課程可以拭目以待。
如果想看最完整的分享內容?歡迎購買【2020知識變現年會-內容經濟的獲利新機】重播票: